【我的鄉村我的家】鐘靈毓秀是板橋
【村名由來】
板橋村,屬板橋鎮行政區劃單位名稱。境內曾有一座木板橋或因板橋堡而得名。相傳古代,黑河水量要比今大好幾十倍,水流湍急,波濤洶涌,阻隔交通。由于沒有橋梁,給兩岸百姓造成生產、生活及交流往來極大困難。大約在西漢武帝時代,黑河北岸有一神奇女子受黎山老母點化,不辭勞頓,四處奔波,募捐化緣數年,終造木板橋一座,通衢兩岸,河南、河北黎民感激之至,遂將“板橋”作了地名。
板橋堡在臨澤縣城(今蓼泉鎮)東四十里,明嘉靖八年(1529年)由巡撫唐澤加固,清同治八年(1869年)由板橋堡監生祝多三等重修。堡周2里,墻高2丈、底寬1丈5尺,頂寬6尺,有南、北門各一座,南北墻中各置瞭望樓(玉皇樓,攜大鐘1口,聲達10里之遙)一座,四角有角樓。堡距黑河大橋1里許。20世紀70年代初,因遭山洪淹沒,隨板橋公社遷址而撤除。
板橋村東枕合黎山,西臨黑河水,南鄰古城村,北毗西灣村。昔屬板橋堡。1926年屬昭武區毓秀村,取“鐘靈毓秀”,即天地間靈秀之氣所聚之義。1938年隸三區。新中國成立后,1949年9月隸五區四鄉。1958年9月隸平川公社,為板橋大隊。1961年隸板橋公社。1983年4月改大隊為村。
【村莊檔案】
臨澤縣板橋鎮板橋村位于板橋鎮中心,東枕合黎山,西臨黑河水,南鄰古城村,北毗西灣村,因境內有古板橋堡而得名,S301線貫穿全村,境內交通便利,四通八達。全村現有11個合作社,652戶2033人,2021年全村人均可支配收入20531元,耕地面積7200畝,其中玉米制種6600畝,其它作物600畝,逐步形成了以玉米制種、規模養殖、汽車運輸為特色的產業格局。
綠遍山源白滿川,子規聲里綠如煙。青山幽幽,綠水潺潺,板橋村,一顆坐落在臨澤縣北部的璀璨明珠。
走進板橋村,條條干凈整潔的道路通向四面八方,一座座白墻黛瓦的民居掩映在綠樹與鮮花之中,天藍、地綠、水清的美麗新農村畫卷盡收眼底。農舍炊煙裊裊,一草一木無不散發著濃郁的原生態氣息。每到傍晚,老年人就會慢悠悠走到廣場,坐到樹下的石臺上乘涼,放學回家的孩子們在空地上嬉戲玩耍,到處洋溢著一派和諧歡樂的氣氛。
板橋村堅持把“美麗庭院”建設與農村環境的改善、村民素質的提高結合起來,標本兼治,助推鄉風文明大變革。在庭院建設過程中,村委會邀請專業老師開展培訓,向村民普及庭院美化的理念,給村民傳授花卉搭配、種植技巧,將原先隨地丟棄的農家物品,精巧構思,變成飽含鄉土氣息的裝飾品,菜地用木柵圍邊,以提升層次感,通過美麗庭院景觀帶的打造,村莊公共區域亂搭建、亂堆放得到整治,村里空坪閑地、溝渠得到清理,村民房前屋后雜物擺放得到規范。如今走進板橋村,景觀巷道干凈整治,房屋庭院錯落有致,花園菜地百果飄香……
近年來,板橋村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,始終堅持把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同謀劃、同部署、同落實,持續擦亮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綠色底色。通過規劃建綠、見縫插綠、拆違還綠、衛片還綠,不斷增加綠地面積,逐步形成“推窗見綠、開門見花、小行見景、移步入園”的唯美生態畫卷。
除了有令人贊嘆的田園風光,板橋村還在調整農業產業結構,增加農民收入上下功夫。著力發展以運輸業、玉米制種、日光溫室、畜禽養殖為主的特色產業,農民們忙碌的身影不停穿梭。秋風乍起秋意漸濃,在凹凸棒石產業園,一座座工廠整齊排列,工人們忙著篩選、加工、運輸。在生產車間,一筐筐凹凸棒礦石經過分揀、破碎、精篩等工藝,被加工成各類生產生活用品,遠銷海內外,全村經濟保持持續健康發展。
黨的二十大報告對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作出了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”“加快建設農業強國”“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”等一系列重要決策部署,提出要“扎實推動鄉村產業、人才、文化、生態、組織振興”,進一步指明了新時代新征程三農工作的總體要求和前進方向。相信在黨的二十大精神的指引下,板橋村將如同冉冉升起的朝陽,帶著火紅的希望,照亮了云彩,染紅天空,煥發出無限的希望。(王利偉)
編輯:劉??穎
審核:徐??燾